Post by Sino on Oct 16, 2018 19:43:15 GMT -5
With the news surrounding Sun Cong's visit to an engine plant, there is speculation that the PLAAF has requested a light/medium-weight 5th-generation fighter and that SAC is developing the FC-31 for that. What are your thoughts?
mp.weixin.qq.com/s/oMZJhGPT4A0yy9He7Hrxow
mp.weixin.qq.com/s/oMZJhGPT4A0yy9He7Hrxow
沈飞“轻四” 还有戏吗?
原创: 亚洲火车总站 亚洲火车总站 今天
几天前,航空工业贵发所发表的消息提到,孙聪院士和沈飞、航空工业公司的几位负责人,到该所与贵发所、黎阳厂的主要领导开了个会,会上研讨了“新型发动机”的研制进展情况。
其实之前咱们也说过不少这方面的风声,就是目前沈飞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四代机立项,而空军其实在稍早的时候也明确表示,需要一种“轻四”战斗机,这一供一求,两者似乎是一拍即合。
之前也有不少作者的文章提到,我国的“轻四”战斗机有几点:
第一,未必“轻”到哪里去;
第二,并非“低端”隐身机,但成本,尤其是使用成本,应该比歼-20低;
第三,强调空战为主而不是对地攻击,但一定要兼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
这三个特点之下,又延伸出一系列讨论。
鶻鹰2号机今年会参加珠海航展吗?值得观察
比如,所谓的“降低成本”,并不是通过使用低端的材料、技术和产品,而是借歼-20打通四代机相关供应链后,总体成本降低的“东风”;同时在研制阶段,就要考虑在研制歼-20的时候“不惜工本”没有过多考虑的,在航材、维护工时等方面降低成本的设计,从而实现全寿命成本的降低。
而沈飞在"鶻鹰”概念机宣传中所说的载荷航程性能,看似远超出了其体型的水平,但实际上这并非因为拥有“黑科技”发动机(当然先进中推挺“黑”的),而是因为作为隐身战斗机,其实战作战飞行剖面和传统三代机不同,不必采用大量消耗燃料,导致航程降低的“高低高”、“低低高”、“低低低”等方式,而是可以一路“高高高”全程节油。
此外,由于先进中推性能先进,“轻四”的重量又显著低于歼-20,因此“轻四”的超音速巡航性能在理论计算层面来讲显然会超过没有装备性能达标的涡扇-15的歼-20。而使用涡扇-10B或者AL-31FM的歼-20,实际上并不能超音速巡航。(只能说因为歼-20减阻设计好,用最大军推可以达到稍稍超过1.0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但这时候发动机耗油仍然较高,实际上并不能用于巡航)
再有,武器系统方面,“轻四”也有一些新的考虑,比如该机将主要使用中、近距一体的空空导弹,在隐身前提下,这种导弹能够更有效利用机内弹仓空间(所有导弹能够进行中距拦截,或者近距格斗,不至于出现中距弹打完了,还剩2枚格斗弹,要不要进入危险的近距离空战这样的两难选择)
鶻鹰2号机的弹舱占飞机内部尺寸的比例非常惊人
“鶻鹰”座舱盖也采用了和歼-20类似的设计,从这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歼-20趟开路之后,轻四要跟随前进,阻力就可以小很多了
当然了,所有上述这些优势,到底是不是真的能称为优势,也有不少反对意见,到底能否成立,还需要很多技术讨论。
笔者在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
但是在这儿就说两件事,一件是F-35的全面铺开,随着F-35逐渐走上正轨——虽然麻烦依然存在——美国空军部长威尔逊已经提出要将三代、四代机装备比例从2:8提高到5:5,也就是说将会把目前难以和四代机配合作战的三代机早日退役,而增加F-35的装备数量。
而且F-35一边在停飞(在几天后已经恢复了80%的机队飞行),一边完成了通过数据链,直接将目标信息发送给HIMARS火箭炮并由后者实施打击的实验,这表明美军依托四代机,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相关工作,目前也是其最重视的能力,这方面不可能开倒车。
因此未来我们面对的四代机威胁,仍在继续增加,大量生产歼-20当然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但现在问题是歼-20毕竟只是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四代机,很难想象中国所有的航空工业产能只生产一种主力战斗机。
未来如果我们也要学美军,实现三代、四代机比率达到5:5,那么我军要装备上千架四代机,未来可以和四代机力配合作战的,包括歼-16、以及未来进一步改进的歼-11B、歼-10B\C,这是很稳的了,既然与四代机配合的三代机也有两三种型号,那么四代机肯定不能只靠一种型号打天下。
当初麦道参加JSF的设计方案,就很“瘦”,高速性能不差
洛克希德X-35设计的时候,也还是很“瘦”
当然最后东加一块,西补一条的,最后就成了“肥电”
从发挥中国航空工业的全部实力,满足未来对付“大国对抗”的需要角度来看,搞第二种四代机,也是有必要的。
更何况还有个海军四代机的问题呢,至少有两个机型的话,海军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吧。毕竟海军对于舰载机的要求还挺特别的, 比如现在的教练-9和教练-10都因为没有机身结构方面的问题,无法适应在航母上阻拦着舰的需求。目前洪都正在对教练-10进行大改,期望真正实现上舰的目标。
可以想见,歼-20如果要上舰,起落架、后部机身的重新设计免不了,而如果新型四代机一开始就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或许麻烦会少一些。
当然了,这些都只能说是“或许”、“也许”、“大概”、“可能”,毕竟沈飞的轻四目前还是处在论证阶段,“鶻鹰”毕竟只是个概念验证机,至于它能否成为FC-31嘛,这也要看有没有人来给它投资了。
目前有说法,沈飞论证的新机空重可能达到13-14吨,发动机则是2台9500千克的新中推。
当然了现阶段,就好像美国空军要求波音F-15X方案“不能影响F-35”一样,“轻四”的研制,也不能影响到歼-20的批量生产……
沈飞只是项目抓总,其背后还有一条庞大的供应链,没有一个项目的话,这条供应链就会停摆,对于中国的航空工业总体而言,那损失就大了
那么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该机的数据和F-35几乎一样——F-35空重13.15吨,发动机推力191千牛
那么轻四双发推力比F-35稍大,空重稍轻或相似,两者的推重比、内油等性能几乎相当,当然要考虑到双中推的耗油略大于单大推,那么“轻四”的燃油重量比、推重比性能都和F-35相当的话,航程会稍短。
但反过来,由于“轻四”的减阻设计远优于F-35,那么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超音速巡航等性能都有可能实现。
这事儿吧,中电集团14所研制个KLJ-7A看起来好像挺容易的
但对于航空工业雷电院,要研制新的有源相控阵就……他们开发的歼-16的雷达初期就颇受诟病,但歼-15改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是他们搞,雷电院还希望借这个雷达打一个翻身仗,沈飞作为航空工业集团的“长子”,总得带着弟弟妹妹吃饭……
那么这样一来,“轻四”可能更接近于F-35设想之初的想法——“小号F-22”。
当然,由于我们不必考虑F-35“蛋疼”的垂直起降型的问题,那么只有空军和舰载机型的话,拥有较好飞行性能的“轻四”完全是可以搞出来的。
当然这目前也仅是理论推算——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见,“轻四”很可能是一个“理想化F-35”,那么接下来,就是价格成本和研制时间,以及最终性能到底要比理论计算打多少折扣的问题了。
如果我们能稍有折扣的实现当年美军JSF时期的设想,那么“轻四”完全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一种趋之若鹜的产品。而国内市场也会有很大的需求。
当然,目前“轻四”再怎么说也还是在论证阶段,该机未来命运如何?我们现在也只能等着瞧了。
我上面这样的说法,肯定有不少网友要说,你这不就是说要“保护落后”?但实际上航空工业本身其实很狭窄,很特殊,能生存下来的企业都不是简单的角色,当年雷电院拿到歼轰-7火控系统的项目,背后也是有故事的……
当年如果按照有些人的意见,“要打赢,要30”那今天就没有歼-10啥事儿了,可能也就更没有后面歼-20了……所以说,轻易的说某一家航空主机厂就“药丸”,乃至一说起它的话题就要黑,那也是不对的嘛
放眼世界,当年格鲁曼公司研制的“大猫”、“虎鲨”,高低端市场通吃,何等风光
没几年,随着ATF项目中洛克希德“胜者独占”,YF-23项目失败,格鲁曼公司从此退出战斗机行业,并在1994年被诺斯罗普收购
原创: 亚洲火车总站 亚洲火车总站 今天
几天前,航空工业贵发所发表的消息提到,孙聪院士和沈飞、航空工业公司的几位负责人,到该所与贵发所、黎阳厂的主要领导开了个会,会上研讨了“新型发动机”的研制进展情况。
其实之前咱们也说过不少这方面的风声,就是目前沈飞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四代机立项,而空军其实在稍早的时候也明确表示,需要一种“轻四”战斗机,这一供一求,两者似乎是一拍即合。
之前也有不少作者的文章提到,我国的“轻四”战斗机有几点:
第一,未必“轻”到哪里去;
第二,并非“低端”隐身机,但成本,尤其是使用成本,应该比歼-20低;
第三,强调空战为主而不是对地攻击,但一定要兼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
这三个特点之下,又延伸出一系列讨论。
鶻鹰2号机今年会参加珠海航展吗?值得观察
比如,所谓的“降低成本”,并不是通过使用低端的材料、技术和产品,而是借歼-20打通四代机相关供应链后,总体成本降低的“东风”;同时在研制阶段,就要考虑在研制歼-20的时候“不惜工本”没有过多考虑的,在航材、维护工时等方面降低成本的设计,从而实现全寿命成本的降低。
而沈飞在"鶻鹰”概念机宣传中所说的载荷航程性能,看似远超出了其体型的水平,但实际上这并非因为拥有“黑科技”发动机(当然先进中推挺“黑”的),而是因为作为隐身战斗机,其实战作战飞行剖面和传统三代机不同,不必采用大量消耗燃料,导致航程降低的“高低高”、“低低高”、“低低低”等方式,而是可以一路“高高高”全程节油。
此外,由于先进中推性能先进,“轻四”的重量又显著低于歼-20,因此“轻四”的超音速巡航性能在理论计算层面来讲显然会超过没有装备性能达标的涡扇-15的歼-20。而使用涡扇-10B或者AL-31FM的歼-20,实际上并不能超音速巡航。(只能说因为歼-20减阻设计好,用最大军推可以达到稍稍超过1.0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但这时候发动机耗油仍然较高,实际上并不能用于巡航)
再有,武器系统方面,“轻四”也有一些新的考虑,比如该机将主要使用中、近距一体的空空导弹,在隐身前提下,这种导弹能够更有效利用机内弹仓空间(所有导弹能够进行中距拦截,或者近距格斗,不至于出现中距弹打完了,还剩2枚格斗弹,要不要进入危险的近距离空战这样的两难选择)
鶻鹰2号机的弹舱占飞机内部尺寸的比例非常惊人
“鶻鹰”座舱盖也采用了和歼-20类似的设计,从这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歼-20趟开路之后,轻四要跟随前进,阻力就可以小很多了
当然了,所有上述这些优势,到底是不是真的能称为优势,也有不少反对意见,到底能否成立,还需要很多技术讨论。
笔者在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
但是在这儿就说两件事,一件是F-35的全面铺开,随着F-35逐渐走上正轨——虽然麻烦依然存在——美国空军部长威尔逊已经提出要将三代、四代机装备比例从2:8提高到5:5,也就是说将会把目前难以和四代机配合作战的三代机早日退役,而增加F-35的装备数量。
而且F-35一边在停飞(在几天后已经恢复了80%的机队飞行),一边完成了通过数据链,直接将目标信息发送给HIMARS火箭炮并由后者实施打击的实验,这表明美军依托四代机,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相关工作,目前也是其最重视的能力,这方面不可能开倒车。
因此未来我们面对的四代机威胁,仍在继续增加,大量生产歼-20当然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但现在问题是歼-20毕竟只是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四代机,很难想象中国所有的航空工业产能只生产一种主力战斗机。
未来如果我们也要学美军,实现三代、四代机比率达到5:5,那么我军要装备上千架四代机,未来可以和四代机力配合作战的,包括歼-16、以及未来进一步改进的歼-11B、歼-10B\C,这是很稳的了,既然与四代机配合的三代机也有两三种型号,那么四代机肯定不能只靠一种型号打天下。
当初麦道参加JSF的设计方案,就很“瘦”,高速性能不差
洛克希德X-35设计的时候,也还是很“瘦”
当然最后东加一块,西补一条的,最后就成了“肥电”
从发挥中国航空工业的全部实力,满足未来对付“大国对抗”的需要角度来看,搞第二种四代机,也是有必要的。
更何况还有个海军四代机的问题呢,至少有两个机型的话,海军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吧。毕竟海军对于舰载机的要求还挺特别的, 比如现在的教练-9和教练-10都因为没有机身结构方面的问题,无法适应在航母上阻拦着舰的需求。目前洪都正在对教练-10进行大改,期望真正实现上舰的目标。
可以想见,歼-20如果要上舰,起落架、后部机身的重新设计免不了,而如果新型四代机一开始就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或许麻烦会少一些。
当然了,这些都只能说是“或许”、“也许”、“大概”、“可能”,毕竟沈飞的轻四目前还是处在论证阶段,“鶻鹰”毕竟只是个概念验证机,至于它能否成为FC-31嘛,这也要看有没有人来给它投资了。
目前有说法,沈飞论证的新机空重可能达到13-14吨,发动机则是2台9500千克的新中推。
当然了现阶段,就好像美国空军要求波音F-15X方案“不能影响F-35”一样,“轻四”的研制,也不能影响到歼-20的批量生产……
沈飞只是项目抓总,其背后还有一条庞大的供应链,没有一个项目的话,这条供应链就会停摆,对于中国的航空工业总体而言,那损失就大了
那么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该机的数据和F-35几乎一样——F-35空重13.15吨,发动机推力191千牛
那么轻四双发推力比F-35稍大,空重稍轻或相似,两者的推重比、内油等性能几乎相当,当然要考虑到双中推的耗油略大于单大推,那么“轻四”的燃油重量比、推重比性能都和F-35相当的话,航程会稍短。
但反过来,由于“轻四”的减阻设计远优于F-35,那么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超音速巡航等性能都有可能实现。
这事儿吧,中电集团14所研制个KLJ-7A看起来好像挺容易的
但对于航空工业雷电院,要研制新的有源相控阵就……他们开发的歼-16的雷达初期就颇受诟病,但歼-15改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是他们搞,雷电院还希望借这个雷达打一个翻身仗,沈飞作为航空工业集团的“长子”,总得带着弟弟妹妹吃饭……
那么这样一来,“轻四”可能更接近于F-35设想之初的想法——“小号F-22”。
当然,由于我们不必考虑F-35“蛋疼”的垂直起降型的问题,那么只有空军和舰载机型的话,拥有较好飞行性能的“轻四”完全是可以搞出来的。
当然这目前也仅是理论推算——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见,“轻四”很可能是一个“理想化F-35”,那么接下来,就是价格成本和研制时间,以及最终性能到底要比理论计算打多少折扣的问题了。
如果我们能稍有折扣的实现当年美军JSF时期的设想,那么“轻四”完全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一种趋之若鹜的产品。而国内市场也会有很大的需求。
当然,目前“轻四”再怎么说也还是在论证阶段,该机未来命运如何?我们现在也只能等着瞧了。
我上面这样的说法,肯定有不少网友要说,你这不就是说要“保护落后”?但实际上航空工业本身其实很狭窄,很特殊,能生存下来的企业都不是简单的角色,当年雷电院拿到歼轰-7火控系统的项目,背后也是有故事的……
当年如果按照有些人的意见,“要打赢,要30”那今天就没有歼-10啥事儿了,可能也就更没有后面歼-20了……所以说,轻易的说某一家航空主机厂就“药丸”,乃至一说起它的话题就要黑,那也是不对的嘛
放眼世界,当年格鲁曼公司研制的“大猫”、“虎鲨”,高低端市场通吃,何等风光
没几年,随着ATF项目中洛克希德“胜者独占”,YF-23项目失败,格鲁曼公司从此退出战斗机行业,并在1994年被诺斯罗普收购